汕头市智能制造产业协会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2021-12-31
在过去的一年,汕头市智能制造产业协会在汕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的管理与指导下,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宣传和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发展战略和“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布局,认真践行协会宗旨,履行协会职责,联合协会理事会、各会员单位的力量,为促进协会的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承接服务项目,整合平台资源,充分发挥服务作用。
1,协会是广东省公共资源采购平台首批汕头服务机构之一,近年来先后承接了省市工信部门、人社部门等的政策宣讲工作;组织行业专家验收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相关项目。今年,协会共组织工业互联网项目验收会12场次,26次企业实地走访,投入130人次进行项目跟进服务。
2,协会积极配合市工信局开展的“政产研·智助强企”工程项目。8月25日上午,“政产研·智助强企”座谈会在澄海区举办,理事单位邦宝益智股份制造中心副总监李卓文以及合作单位电子五所蓝德老师进行相关主题分享,协会沈民奋理事长参加会议并同与会领导、机构专家与企业家代表进行面对面座谈交流,聚焦企业和行业问题,提出促进发展的方法和建议。
同时,为持续推进“政产研•智助强企”项目,跟踪服务成效,协会积极想办法、提建议,参与到整个项目中。
3,为进一步落实好国家战略,大力推进绿色制造,今年6月至8月,协会积极参与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务局主办的“创客广东”汕头市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的各个环节,协助做好大赛动员、宣传及各项筹备工作,推进了大赛的顺利举办。本次大赛中,协会动员会员积极参赛,为企业自身发展打开新的机遇。副会长单位汕头高新区奥星光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和广东英联包装股份有限公司、理事单位广东邦宝益智玩具股份有限公司、会员单位宏杰内衣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会员企业针对自身发展需要发布了创新需求,协会成员中的专精特新企业:汕头市同行科技有限公司、汕头市俊国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伟达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项目均在大赛中表现出独有的创新活力。赛事结束后,协会积极推进创新项目服务对接会,通过服务对接会推动项目落地,达成合作意向,现已促成三个项目与我市企业、高校完成对接,达成初步合作框架。
4,为了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和深度融合,夯实人工智能为基础,教产研相融通,7月25日,协会承办了2021年WRC世界机器人“AI探索·地心探索”汕头城市赛,比赛大力培养了青少年儿童的实践能力,在我市营造和鼓励科学创新的社会氛围,培养更多新一代拥有创新技能的科学综合人才。
5,为了做好我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服务辅导工作,11月26日,在汕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指导下,协会举办了2021年广东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汕头站)暨“企业上市”与“专精特新”产融合作专题服务活动,全面助力汕头“专精特新”企业高速增长和快速发展。
6,为了落实省委组织部“扬帆计划”工作部署,全面推动我市精细化工产业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2月26日至29日,在中共汕头市委组织部和汕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的指导下,协会组织了46名精细化工的企业代表参加2021年汕头市精细化工产业优秀人才培养计划(第一期)专题研修班,为我市“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撑,助推我市精细化工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
(二)贯彻落实深汕合作,加速推动数字化转型。
1,根据市政府工作部署,对标深圳先进地区产业优势,协会与深圳的优质协会及优秀服务商进行对接,促进深汕两地企业的交流合作。在市工信局的指导下,协会联合深汕相关机构共同汇编两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参考手册》,集中收录了两地81家优质的技术服务商,更好地帮助企业解决数字化转型所存在的问题。并与深圳优质服务机构签订了《汕头市纺织服装行业数字化转型战略合作协议》,加速推动我市企业数字化转型。
2,为了促进我市轻工装备企业的成长,提升汕头工业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与管理水平,协会与汕头轻工装备研究院共建适用于轻工装备企业的工业设计服务平台。项目建设过程中,协会就该项目进行60家本地企业走访,开展产业需求调研,信息整理与分析;同时联合汕头轻工装备研究院专家与广州、深圳等地对接,先后于多次前往广州、深圳,走访参观当地数字设计相关的机构与优秀企业,与业内专家进行行业技术交流,还与深圳赛宝工业技术研究院、深圳市软件行业协会、广东省电子信息行业协会、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联盟和广东软件行业协会等单位展开多轮技术切磋和人才服务交流。该平台的建设加速推动企业导入数字化技术管理模式,同时为工业设计提供了人才支撑,提升我市轻工装备产业综合竞争力。
(三)践行服务理念,提升专职人员的服务能力与水平。
1,协会秘书处常态化深入企业走访,了解企业的发展情况、需求、遇到的瓶颈等,为企业提供建议,对接专家资源,做深做透服务工作。下半年,协会秘书处一行赴副会长单位汕头高新区奥星光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理事单位广东邦宝益智玩具有限公司、广东金晖隆开关有限公司、广东汕头超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和会员单位广东汇群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汕头东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汕头拉飞逸时装有限公司、广东云扬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深蓝智能软件有限公司等会员企业走访交流。
2,为推进校企合作,搭建企业与汕头大学师生合作平台,协助企业解决在技术、运营、营销推广等方面的需求,11月24日下午,协会联合共青团汕头大学委员会、汕头大学创业学院在汕头大学举办创新创业项目对接会活动。在本次活动中,协会邀请星辉互动娱乐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邦宝益智玩具有限公司、广东金晖隆开关有限公司、骅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汕头高新区奥星光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广东英联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宏杰内衣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三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多家会员单位参加此次活动,汕大师生与企业代表现场进行沟通交流,为企业吸引技术和人才提供多种机会。
(四)聚焦产业需求,持续开展针对性交流培训活动。
1,当前企业数字化研发普遍面临着HPC私有化部署门槛高、工业软件昂贵且使用复杂、数字化研发人才流动性差这三大挑战,为助力我市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超算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充分借助超算强大的计算能力和面向各领域灵活易用的技术优势,3月19日下午,协会在汕头华侨试验区人才大厦成功举办“超算赋能产业”----超算应用与需求交流会。会议邀请国家超算广州中心副主任李奈青与大家分享了新形势下中国高性能计算的发展和超算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协同创新发展态势,重点介绍了超算和产业的创新应用实践,与大家探讨如何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以超算及相关技术能力为切入口,开展超算服务研发应用和产学研合作。
2,在企业的创新发展过程中,“科技+设计”模式不仅能够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还能大大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7月17日,协会与市工业设计协会等联合举办“科技促进设计融合创新”主题沙龙活动,活动邀请广汽集团移动场新服务项目创始人兼广汽研究院首席技术总监肖宁与大家现场交流分享。“科技+设计”模式将继续引领我市工业从“加工制造”向“设计创造”转变,推动行业的转型升级。
3,协会自成立以来,一直持续开展智能制造研修班活动。8月18日,协会和汕头市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联合主办智能制造高级研修班(第七期),本次研修班组织企业走进理事单位宏俐(汕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和会员单位松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实地学习,共同探讨企业在智能化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五)发挥协会优势,积极建言献策。
1,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工作理念,助推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改革创新、企业提质增效,11月7日,协会参加汕头市智能装备制造产业企业家座谈会,会上沈民奋理事长提出多条建议,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突破口和方向。
2,11月9日下午,协会参加汕头市发展和改革局召开“服务企业降成本优环境”企业座谈会。会上,协会结合近期走访收集到的会员需求,围绕将出台的《2021年汕头市降成本优环境若干政策措施(第一版)(征求意见稿)》建言献策,传递企业心声,反映行业诉求。
3,11月29日,沈民奋理事长受汕头市科学技术局的邀请,针对智能装备制造产业企业家座谈会上协会提出的意见,与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员进行了沟通交流,并进一步深度解读我市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
二、2022年工作计划
(一)扎实做好换届选举工作,确保换届选举圆满成功
根据汕头市民政局及《汕头市智能制造产业协会章程》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协会将于近期举行换届选举大会,以民主公开、依法选举、规范操作、和谐换届为要求,有计划、有秩序地顺利完成协会换届工作,推动协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积极整合行业资源,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产业发展
协会充分了解会员企业发展需求,利用协会的平台,整合产业上下游资源,促进产业、企业和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发挥汕头大学、汕头市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等专家智囊团优势,发挥行业技术领头羊作用,梳理整合外地、本地企业的技术优势及平台资源,推进会员与相关行业在技术、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深度学习、合作,营建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环境。
(三)搭建人才培训平台,助力企业持续发展
协会持续打造企业学习平台,同时不定期举办研讨会、报告会、院士大讲堂和专题讲座等,组织汕头市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高级研修班、汕头市精细化工产业优秀人才培训等活动,开展企业发展战略、科技研发、产品质量等管理咨询活动,组织会员参加各类专业技术和管理培训,帮助会员提升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等方面的整体水平。
(四)持续走访会员,了解会员需求,做好会员服务
协会将继续常态化地走访会员,深入了解会员需求,一如既往地做好企业帮手。下来将组织会员走进“三新两特一大”的产业优势企业,通过实地参观学习促进会员间的互动交流,通过现场了解标杆企业的技术成效带动更多会员走上数字化转型发展之路。
(五)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
协会将进一步提升团队人员服务能力,同时,积极扩大服务业务范围,了解行业企业需求,提升团队整体服务能力与服务意识,打造专业服务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