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智能制造产业协会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协会动态

首页 >

创新,引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广东省智能化超声成像技术创新中心获批筹建


“一个国家一定要有正确的战略选择,我国是个大国,必须发展实体经济,不断推进工业现代化、提高制造业水平,不能脱实向虚。”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做出重要论述。在智能制造领域,党中央、国务院也出台了多个强有力政策,着重提高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提供自主创新的沃土,多维度鼓励创新,加速相关领域国产化,将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近日,省经信委(现称“省工信厅”)批复在我市筹建粤东首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由我市超声仪器研究所有限公司牵头多家企业、高校联合组建的广东省智能化超声成像技术创新中心(下简称获“创新中心”),成为我市贯彻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又一丰硕成果。

筹建

打造未来制造业创新体系核心节点

制造业创新中心作为《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五大工程之首,是未来制造业创新体系的核心节点,旨在打破现阶段企业创新以邻为壑的基本格局,采取市场化运营模式,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创新链各环节优势创新资源,推动共性技术研发和重大技术首次商业化,打造跨界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我省制造业创新能力,省经信委于2016年6月正式启动制造业创新中心创建工作,计划到2020年在全省布局15个左右的制造业创新中心。

今年3月下旬,省经信委启动广东省制造业创新中心(第三批)创建工作以来,我市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积极组织有意向申报的汕头市超声仪器研究所有限公司,前往广州市国家级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调研、学习。该公司迅速联合汕头市超声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汕头大学,华志微创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以工业超声作为主要攻关研发方向,研究制订了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筹建实施方案。省经信委通过组织专家团队进行评审、现场考察、网上公示等,于日前批复同意了该方案。

记者了解到,根据创建方案,创新中心主要研发内容包含开展压电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与新技术研究;开展超声层析成像、超声衍射层析成像等成像技术研究;开展超声成像系统自动化技术研究;开展基于超声图像的人工智能技术和互联网+领域的研究;与超声成像自动化、智能化相关新成果的工程化开发验证及转移扩散等5方面内容。

超声成像产品


目标

引领超声成像设备制造创新发展

汕头市超声仪器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德来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创新中心将立足粤东,面对超声成像制造业共性关键技术的发展需求,整合行业内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资源优势,为地区和行业提供产业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平台,形成以市场化机制为核心的成果转移扩散机制,推动建设开放式的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和人才引进服务体系。同时,创新中心还将围绕超声成像技术这一领域,以自动化、智能化为发展方向,研究开发一系列共性技术成果,以满足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民用航天、智能绿色列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智能电网成套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核电装备、高端诊疗设备等领域在无损检测和临床应用方面的应用需求。

据介绍,创新中心的建设目标具体分3个时期:短期(2018-2020)将通过优化中心创新环境,搭建知识产权、人才服务、公共服务、技术研发等基础创新平台,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形成可产品化的技术成果5项;中期(2021-2025)形成完整的技术研发、标准体系和试验验证三大技术体系,超声成像的研发设计、制造、系统集成整体技术水平实现多点创新突破,形成可产品化的技术成果20项;远期(2026-2030)研究开发一批重大共性技术和参与制订一批行业新标准,成为超声成像设备制造发展的创新引领者,技术研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可产品化的技术成果20项。

记者了解到,创新中心的研究成果以超声成像技术为主。作为定量无损检测的重要工具,超声成像技术可以将物体内部结构声学特性信息变成人眼可见的图像,其应用领域为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民用航天、智能绿色列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智能电网成套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核电装备等制造、运行部门和各医疗机构的临床影像科室。李德来告诉记者,目前国内超声成像每年市场容量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但国内厂家所占的比例不足20%。国内市场需求还在释放,未来需求将继续增长;从销量口径看,国产设备已经完成进口替代,但中高端市场还有较大的拓展空间,未来如果国内企业的中高端超声设备产品上市,预计会有高端市场的替代过程,经济效益可观。

超声探头生产线


创新

“双轮驱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进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既是立足汕头科技基础和人才资源的现实选择,也是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部署的重要举措。”市经信局局长陈春松告诉记者,粤东首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落户,将有效提升汕头制造业的自主研发设计能力和技术水平,带动形成粤东生态产业链的资源集聚整合,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我市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活力特区、和美侨乡、粤东明珠提供坚强有力的工业经济支撑。

为加快补齐科技创新能力短板,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创新作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科技创新和科技体制创新“双轮驱动”。陈春松表示,创新中心是创新资源的整合枢纽,有利于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创新模式,发挥放大效应和聚合效应。同时能够依托首个创新中心的示范推广作用,从我市发展势头较好的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进行指导培育,争取更多制造业创新中心落户汕头,加快科技资源和产业链整合力度,催生一批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在汕头的转化落地。

在陈春松看来,创新中心的建设还有利于加强行业共性技术攻关,将有效促进技术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应用,加快推进汕头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此外,创新中心的建设将利用集聚共建单位的资源,开展高水平领军人才培育、创新团队建设及国际化人才交流与合作培养工作,有利于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促进高校、科研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的双向流动,为“汕头智造”提供多层次创新人才。通过打造技术委托研发、试验检测、标准研制和知识产权协同运用、人员培训、市场信息服务、企业孵化、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价等对外开放的公共服务平台,创新中心还将有效促进各类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和开放共享,降低汕头市制造业创新成本与风险。与此同时,通过项目合作、高水平技术和团队引进、联合研发、联合共建等形式,参与国际科技竞争合作,创新中心将搭建起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的桥梁,促进我市行业共性技术水平提升和产业发展,拉近汕头市制造业与世界前沿科技创新水平的距离。

超声技术产业化生产基地


创新中心

三大优势逐个数

1良好的技术创新基础条件

牵头单位汕头市超声仪器研究所有限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医疗超声诊断领域是我国研发能力最强、生产规模最大、行业声誉最好、品牌影响最广的企业之一,先后荣获“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广东优秀研究开发机构”、“广东省技术创新优势企业”等称号。现有员工约700人,技术人员占40%以上,其中国家级专家2人、市管专家4人、中高级职称人员72人。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中国机械工业超声仪器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挂靠单位,企业研发和产业化实力雄厚。参与单位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汕头大学等高校在医学影像领域有着雄厚的科研实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2明确的产业化技术发展方向和目标

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拥有若干项有待突破、可促进形成国内领先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共性技术。在超声无损检测成像技术、集成化超声C扫描成套设备、超声三维成像技术、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超声图像智能处理方法及技术开发、计算机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机器智能及人工智能在超声图像处理和特征识别中的应用研究、基于活动轮廓模型的目标体积测量、超声红外血管成像设备、超声换能器技术、毛细管X射线光学器件研制、基于毛细管X射线光学器件的X射线成像的研究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

3丰富的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经验

为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速产品升级换代,牵头单位同国内的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和境外的美国南加州大学、台湾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等大学和研究机构先后就超声成像技术开发中的多项关键技术开展广泛的科研合作。目前,与汕头大学共建有广东省数字信号与图象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近年来牵头单位研制成功的具有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的新成果、新产品近70项。承担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粤港招标项目等近20项国家、省、市研发项目,研究成果共获得省、市科学技术奖20项。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2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