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营经济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汕头着力打好“三张牌”助推高质量发展
汕头日报讯 (记者李扬)2018年前三季度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316亿元,增长7%……记者从市工信局了解到,去年以来,我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按照中央、省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部署,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据统计,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绝对主力,贡献了70%以上的GDP、85%的固定资产投资额、97%以上的商标品牌、98%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99%的经济单位数量,在稳定增长、增加就业、促进创新、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
打好“资金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汕头现有民营经济单位32万户,形成了内衣服装、工艺玩具、化工塑料、机械装备等特色产业集群,不少民营龙头企业在全国细分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全市32家A股上市企业中有29家是民营企业,全市6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都是民营企业。
为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市工信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省实体经济10条、民营经济10条、金融10条、利用外资10条等,确保落地见效。结合本地实际,我市还相应出台了实体经济38条、科技创新16条、人才新政30条等,促进企业降本增效。去年以来,共减轻制造业企业负担40亿元。
与此同时,我市修订完善鼓励企业上市扶持政策,并发挥省工信委专项资金作用,对上市企业、规上工业企业实行一次性奖励以及上市中介费用补助、贷款贴息等融资补助。据统计,2017年以来,我市共有广东飞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49家公司获得奖补资金3416.87万元。去年,全市新增A股上市企业6家,兑现奖励近1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12家,兑现奖励1100万元。
此外,我市充分发挥“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优势,强化政银企合作,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金融服务支撑。截至去年底,累计发放信贷风险补偿贷款172笔,涉及贷款金额7亿元;政策性担保资金出保项目22个,担保金额1.5亿元;新设立融资租赁公司5家、私募基金19家,总规模超270亿元。
打好“服务牌”, 帮扶企业做大做强
抓住我市作为省营商环境综合试点城市的契机,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营商环境“革命性再造”,出台全市重塑营商环境优势指导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形成了15方面100项主要任务230项具体措施。目前,开办企业时限从原来42天缩短至5天以内,全市42个网厅进驻单位985个事项办理总时限缩短50%以上,实现对标厦门“三个三分之一”提速目标,进入全省前三。
记者了解到,在此过程中,市工信部门把抓企业培育、促做大做强作为“惠企暖企护企”的一个重要抓手,创新实施领导挂钩联系制度,由市四套班子12位领导挂钩跟踪培育重点骨干企业,深入开展“走基层、送政策、优服务、惠企业”活动,通过面对面倾听诉求,个案解决和“一揽子”解决并施,打造精准服务企业的“汕头品牌”。在省政府组织的南方日报《第三方评估报告》,我市宣传贯彻综合排名全省第二。
据统计,2017年以来,市领导共走访企业477家,收集诉求605个,已办结592个,办结率97.8%,有效破解企业在发展遇到的难题和瓶颈。特别是针对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风险问题,我市专题研究成立上市企业纾困基金,多方位多渠道引入资源和资金,实行“一企一策”支持帮助上市企业化解股权质押风险,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同时,市工信局还深入摸查上市企业诉求,形成工作台账,将上市、拟上市、意向上市企业纳入市领导分组调研企业名单,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上市公司发展的政策环境,帮扶企业做大做强。比如去年下半年,市领导在调研广东正超电气有限公司时了解到,该公司研发具有自主产权的核电站用电气成套设备投入费用大,希望得到政府的经费支持。随后,市工信局积极协助该企业争取省、市专项扶持奖金250万元,并联系银行上门重点服务,帮助企业争取信贷风险补偿资金贷款200万元。
打好“投资牌”,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围绕引导产业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振兴实体经济的目标,近年来,我市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决策、风险防范”的原则,积极利用省产业发展基金撬动行业重点企业和重大优质项目发展,着力打好民营经济“投资牌”。经摸查,市工信局去年推荐省产业基金目标项目共7个,资金需求约27亿元,主要集中在主营业务和发展重点符合国家、省重大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及行业发展方向的上市公司(含新三板创新层企业)。
与此同时,我市以园区提质增效为抓手,加快推进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全力拓展实体经济的发展空间。一是强化园区规划建设。编制全市工业园区专项规划,完成市产业转移工业园“4+3”功能布局的调整优化。南山湾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已累计投入30亿元;正在建设的中以科技创新产业园基础设施计划投入超15亿元。二是加大园区招商引资。已先后引进上海电气、比亚迪等企业落户园区。去年前三季度,全市7个省级以上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13亿元,增长17.8%。市产业转移工业园各项指标均在省15个示范园中位居前列,连续两年在省年度考评中获“优秀等次”,并获“五星级服务园区”称号。
此外,我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鼓励民营企业技术改造、加快创新载体建设、强化民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和推广工业互联网应用,促进产业转型,质量提升。去年1至11月,完成工业技改投资359.45亿元,增长15.4%。去年来,全市新增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7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一带一路”科技服务与创新研究院挂牌成立,广东省智能化超声成像技术创新中心获批筹建。特别是作为科技创新和研发重大平台的化学和精细化工省实验室已经挂牌,将正式启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