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智能制造产业协会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内容展示

首页 >

孙会峰:中国工业互联网十大发展趋势研判(附演讲全文)

2018-09-12


近日,在“2018中国互联网创新发展论坛”上,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孙会峰在会上做题为“中国工业互联网十大演进趋势与投资热点”的演讲,从工业技术、生产工具、服务模式等角度切入,研判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趋势。以下为十大发展趋势以及演讲实录。

孙会峰:中国工业互联网十大发展趋势研判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孙会峰


2018年8月31日,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南京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联合举办,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2018中国互联网创新发展论坛”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钟山厅顺利召开。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孙会峰在会上做以“中国工业互联网十大演进趋势与投资热点”为主题的演讲,从工业技术、生产工具、服务模式等角度切入,研判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趋势。


据孙会峰介绍,工业互联网产业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等全流程领域,以构建互联互通的网络化结构、提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为目的,所采用的生产设备、通信技术、组织平台、软件应用以及安全方案。涵盖高功能设备、低成本传感器、互联网、大数据收集及分析技术等,可大幅提高传统产业的效率并创造新的产业环节,其核心是产业设备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结合美国的再工业化与德国工业4.0的产业趋势,立足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基础,赛迪顾问提出中国工业互联网十大演进趋势。


1、工业数据从信息割据到无边界流通

传统的工业企业数据不仅在企业与企业间产生割据状态,同一企业的生产、设计、研发、管理、运营等环节都存在割据的状态。工业互联网基于网络互联技术,贯穿于工业的设计、工艺、生产、管理、服务等全流程各个环节,使工业系统具备描述、诊断、预测、决策、控制等智能化功能。


2、信息化工具从单机软件到工业APP

传统架构的工业软件是嵌入式软件与非嵌入式软件,以单机版软件为主且大多数局限在工厂内部,而工业APP是是新型架构的、基于微服务的工业软件。相较原本相对“固化”的工业软件,工业APP将打破体系结构,以专业知识为导向,以数字化模型为单位,以工业微系统为载体。


3、工业分析能力从云端到边缘延伸

传统的“端-管-云”模式难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工业物联网终端,无法保证工业生产控制的实时性和可靠性。未来的工业分析能力将是“云计算+边缘计算”,云计算聚焦非实时、长周期数据的大数据分析,支撑周期性维护以及业务决策,边缘计算聚焦实时、短周期数据分析,支撑本地业务的实时智能化处理与执行。


4、工业价值从产品驱动到服务驱动

立足工业数据,工业设备厂商的营利点将会从“以产品售卖、维修保养为主”向“以提供基于数据的多维度生产性服务为主”转变。


5、工业通信从预设组网到灵活组网

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关键,在物联网终端快速增长的背景下,灵活、低成本的网络方案将成为发展方向。在此形势下,无线传输方案更具发展机遇,基于协议的定制化开发能力是方案商的核心竞争力。


6安全防护范围从“IT防护”到“IT+OT防护”。

当前工业防护范围主要局限在企业管理端,工控安全能力薄弱。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发展,OT将与IT进一步融合,联合防护成为发展趋势。


7、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从实体测试到数据孪生

基于工业互联网技术获得的工业数据,数字孪生技术成为发展重点。未来产品从研发、生产到使用都会从传统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转变为数字孪生应用场景,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虚拟世界映像,提升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


8、产品研发模式从单点作战到协同互补

传统研发模式面临产品复杂度高,研发周期长、研发涉及多学科,多单位参与、数据模型借用和继承关系复杂等挑战。工业互联网发展将集聚企业,打造协同研制管理平台,实现工业设计从总体到分系统、从设计到制造、分系统单位之间的充分协同,提升数字化协同研制水平和科研生产能力。


9、产品供应链从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

传统供应链管理限于流程性关联,缺少数据驱动带来的整体价值传递和增值服务,导致企业同质化利润率下降、供应链协同效率低、核心业务流程受到职能管理的制约、信息共享较差等瓶颈。工业互联网可实现产品实时数据的采集与管理,基于实时数据实现供需双方精准的匹配,实现供应链的有效动态管控。


10、运营方式从割裂竞争到合作共赢

传统运营方式以企业为主体,产品上下游企业独立运营和管理,同环节企业高度竞争,信息不对称性强。工业互联网平台将集聚各环节信息,组成满足客户需求的最优厂商组合,推动运营方式向“以平台为主体”演进。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刘院士,蒋市长,各位领导。非常荣幸有这样一次机会代表会议主办方作为研究机构对工业互联网领域最近一段时间的发展和未来一些趋势判断给大家做一下汇报和交流,我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如何去看待整个工业互联网对于产业的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第二点就是我们作为产业生态的推动建设者这样一个角色,也看到这个领域里面有很多优秀的企业,在基于数据,安全防护方面有哪些新兴的投资热点。刚才前面几位嘉宾都讲到了工业互联网是我们一次新的机会,无论是对于整个的ICT的产业还是对于整个工业体系来看,那么两个IT的融合一定会加剧带来新生的机会。那么这样一个背景我们看一个是出现产业发展的趋势,刚才嘉宾也谈到了美国在工业化我们提的2025,德国工业4.0都是为了产业趋势做出判断,并且结合我们各自的特征各自的工业基础,各自的竞争优势做的一些选择。比如说德国的工业4.0更大的构建他自己有强的这个装备制造业基础之上,而美国工业互联网更多想发挥ICT技术在模式创新一些优势,我们选择了中间一个道路,总的来看对于产业趋势的发展一个顺序这样一个方式,也跟我们提供了一些新的机会,会做一个新的经济形态来做。我们国家来做有几个方面的理解对于工业互联网推动我们制造业强国这样一个改善,一个其实为整个智能制造提供一个非常不可或缺网络的连接,就是刚才刘院士讲到消费互联网以外那我们在产业互联网或者是工业互联网领域需要这样一个坚强的可持续的低成本的这样一个支持,第二个其实是对于我们工业企业自身的商业的运营的方式提供了新的手段新的平台甚至创造新的模式,从产品到服务到平台这样的过程,其实提供了一些新的机会。基于这样一个判断我们看工业互联网在最近几年里面已经形成了这样一个产业生态体系。


工业互联网结构分为四层。硬件基础提供支持的,无论是我们工业机器等等底层东西来作为产业基础,在这个之上就是网络支撑,如何高效实现企业内部以及产业之间的协同这个网络是不能缺少的,第三个层面在之上构建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甚至中度垂直工业云这样平台。当然如果来保证这四个层面安全可靠高效的运行需要一个安全的体系,可能会渗透在不同的层面上,不同的形态和表现给四个层面发生深度的连接和融合,这是我们所看到产业体系这个变化。


基于这样一个产业体系我们有几点判断,那么一个判断就是工业的数据会从信息的我们讲过去烟囱式这样一个信息系统转化为无界流通,我们看到数据的价值真正产生往往是抑制性的数据跨界分领域的,甚至协同的数据才会真正的产生下来,我觉得这个不但对于我们数据本身,对我们IT创造巨大的机会。但是对于工业企业本身也会产生很多的这个机会来看,同时会有比较大的颠覆我们整个企业的这个运行的方法,企业的边界可能需要打通,更多的去连接资源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可能带来一些变化。


第二个我们也看到了很多信息化的工具会从单机版的转化成更大范围的,基于同类的,类聚型的应用一种表现。所以在国内我们也看到大力推动工业APP在不同行业做这些方面。我觉得这是一种新的推动我们叫两化融合新的手段,不仅仅是IT,我们过去讲那么在工业互联网领域两条路径一类我们把这个展出来,还有一个是接入进来以IT的技术手段接入这个传统的制造业,两种不同的方式现在都有,但是我觉得对于整个实施路径的,但是对于这个行业发展来讲是大家构建不同方式一个演进。


第三个判断,对于数据或者是工业的分析会从云端转向边缘去延伸。很多工厂级车间级的应用未必都集中在云上,我们所推动企业上也未必完全这种都集中在数据中心,用数据大集中的方法来去解决,这是第三个判断。


第四个就是工业价值从产品驱动转向服务驱动,我特别赞同这样一个理念。所以基于这个工业品之后源源价值提供才能真正回归到给客户提供价值本身,这是一个最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对我们所有制造企业来讲如何构建适应这样一种市场需求,甚至这样一种商业范式,我觉得都会带来比较大的影响。所以这是第四个我们所看到的,那么我们关注的点会从真正的回归到企业的本身,服务客户,客户就是上帝。有人讲到了一个理念,未来我们不再是产品的,而是客户的运营商,为客户不间断全生命周期的。


第五点做一个融合的主网建设。


第六点安全防护范围从IT防护到IT+OT防护。这里面会延伸很多问题,也可能会提供很多新的产业发展的空间。在工业领域安全市场领域的份额远远低于消费端市场的份额,在这样一个市场里面我们还有多大的机会?所以无论是基于工厂级的,基于车间级的还是基于跨超越企业之外网络级的都会提供比较大的变化。


第七个方面就是我们所看到产品生命周期的管理从实体测试到数据孪生。我们过去也讲怎么样来构建网络上的新的信息点,亦实亦虚,保持实时的连接,我们可以做很多远程虚拟的车间这样一些控制,而且可以给我们大大降低我们的成本,可以赋予我们很多去深度挖掘深度服务于我们产品研发服务各种方面。所以我们也看到很多仿真,虚拟这些新的应用的一些产生。


第八个方面就是产品研发模式从单点作单到协同互补。因为市场我们讲市场变化的节奏非常快,其实企业竞争的力度也在增加,单一企业的资源能力都是有限的,如何连接更多的资源手段来协同作战这里面可能会带来比较大的商业机会。所以我们看到在协同平台方面会有更多的变化。


第九个判断就是产品供应链从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那么未来我们基于数据之上所有的实时连接的话供需双方精准的匹配会有效实现这样的管控。其实很大程度上我们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第十个方面我们讲竞争会从单一企业的竞争转成组团竞争衍生了新的平台为主,要么成为平台,要么屈服于平台。所有大企业都想成为平台,因为可以做新的分配,可以把控行业里竞争最重要的关键点,当然小企业我只能投入一个竞争,我个人认为在工业领域一定会产生体量超过BAT新的经济体产生,但是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各位在座的企业家都在做这方面的尝试,我觉得都是有机会的,同产业体量发展规模来看,是远远超过消费互联网的需求,我们有大量的设备需要提升、需要优化,如何来做大家都希望构建去连接协同实现自身发展壮大带动行业这样一个发展。我觉得这是一个新的这样的方式,而且我们网络高效、精准,其实给这样一种构想,平台化这样商业模式提供了足够的基础能力的支持。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支持我们很难做到,所以这是我们对于以上工业互联网几点判断和分析。


第二个方面就是在这个平台上我们也看到很多活跃的企业。第一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主的,我们看到很多企业今天来了一些无论是海尔还是东方国信其实都在立足于这样的行业我们来做基于平台的方向。所以在国务院出台工业互联网措施里面提出的重要平台,所以大家都在做不同业务领域垂直的或者说我们叫水平的,这个层面去做整合,第二方面基于工业大数据这样一个判断,无论是对于运维监控还是对于设备生命的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等这些方面我们可以衍生为P公司,像美林、帆软这样的软件企业我觉得他们都在做。


第三个方面工业安全领域有效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甚至大大提高运行效率都是有很大空间来做的。


第四个方面就是在仿真的设计软件方面,那么我们也看到这里面无论是在CAD还是PLM这些领域里面我们有比较大的空间。那么基于这样一个判断我们也对于参与这个产业生态几类主体,因为今天我们在南京举办,最重要一点我们就像今天会议主题一样工业互联网如何去助推制造业的变革,那么其实产业的载体,产业的集聚做专业的产业园区需要非常明确产业的方向,突出区域的产业特色,因为一定要有一定的产业的基础然后如何在他之上进行提升那么因为在细分方向是很多的,作为一个地方政府,作为一个园区来讲我们选择一个突破点,一个有一定的基础,一个在未来的发展增长潜力上有所判断第三个我们要选择出关键的点,我们通过其中一点带动全链条以及相应的精准性财政的设计,第二个方面就是作为我们参与的产业主体来讲平台或者是企业如何加速平台化资源的集聚其实大家现在在赛跑,大家都在刚起步的阶段,其实大家在同样的起跑线上,那么如何实现快速的这个资源的聚集,其实就是单打一片,战斗力要足够强这里面需要企业或者是致力于我们成为下一个BAT,甚至在下一个领域我们变成龙头的时候需要做,还有一些短板技术能力需要提升的。最后一点就是我们也看到在这个领域其实最大的资本市场广泛的关注,特别富士康这个上市以后带动了一大批的资金又涌了进来,对我们行业是一个很好,很好的发展机遇虽然其中有泡沫,也有成功不成功的,但是他的发展总归是要有资本的推动,这个方面给大家创造了很多新的机会。以上内容我们结合赛迪的研究给大家汇报交流的,基于工业互联网十个发展的趋势和判断以及在这个领域里面我们所看到的四个投资的热点,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不断的研究给大家提供一些专业的知识来给所有的园区、企业和机构一起来共同推动这样一个产业快速健康发展。谢谢大家。


近日,在“2018中国互联网创新发展论坛”上,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孙会峰在会上做题为“中国工业互联网十大演进趋势与投资热点”的演讲,从工业技术、生产工具、服务模式等角度切入,研判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趋势。以下为十大发展趋势以及演讲实录。

孙会峰:中国工业互联网十大发展趋势研判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孙会峰


2018年8月31日,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南京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联合举办,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2018中国互联网创新发展论坛”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钟山厅顺利召开。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孙会峰在会上做以“中国工业互联网十大演进趋势与投资热点”为主题的演讲,从工业技术、生产工具、服务模式等角度切入,研判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趋势。


据孙会峰介绍,工业互联网产业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等全流程领域,以构建互联互通的网络化结构、提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为目的,所采用的生产设备、通信技术、组织平台、软件应用以及安全方案。涵盖高功能设备、低成本传感器、互联网、大数据收集及分析技术等,可大幅提高传统产业的效率并创造新的产业环节,其核心是产业设备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结合美国的再工业化与德国工业4.0的产业趋势,立足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基础,赛迪顾问提出中国工业互联网十大演进趋势。


1、工业数据从信息割据到无边界流通

传统的工业企业数据不仅在企业与企业间产生割据状态,同一企业的生产、设计、研发、管理、运营等环节都存在割据的状态。工业互联网基于网络互联技术,贯穿于工业的设计、工艺、生产、管理、服务等全流程各个环节,使工业系统具备描述、诊断、预测、决策、控制等智能化功能。


2、信息化工具从单机软件到工业APP

传统架构的工业软件是嵌入式软件与非嵌入式软件,以单机版软件为主且大多数局限在工厂内部,而工业APP是是新型架构的、基于微服务的工业软件。相较原本相对“固化”的工业软件,工业APP将打破体系结构,以专业知识为导向,以数字化模型为单位,以工业微系统为载体。


3、工业分析能力从云端到边缘延伸

传统的“端-管-云”模式难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工业物联网终端,无法保证工业生产控制的实时性和可靠性。未来的工业分析能力将是“云计算+边缘计算”,云计算聚焦非实时、长周期数据的大数据分析,支撑周期性维护以及业务决策,边缘计算聚焦实时、短周期数据分析,支撑本地业务的实时智能化处理与执行。


4、工业价值从产品驱动到服务驱动

立足工业数据,工业设备厂商的营利点将会从“以产品售卖、维修保养为主”向“以提供基于数据的多维度生产性服务为主”转变。


5、工业通信从预设组网到灵活组网

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关键,在物联网终端快速增长的背景下,灵活、低成本的网络方案将成为发展方向。在此形势下,无线传输方案更具发展机遇,基于协议的定制化开发能力是方案商的核心竞争力。


6安全防护范围从“IT防护”到“IT+OT防护”。

当前工业防护范围主要局限在企业管理端,工控安全能力薄弱。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发展,OT将与IT进一步融合,联合防护成为发展趋势。


7、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从实体测试到数据孪生

基于工业互联网技术获得的工业数据,数字孪生技术成为发展重点。未来产品从研发、生产到使用都会从传统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转变为数字孪生应用场景,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虚拟世界映像,提升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


8、产品研发模式从单点作战到协同互补

传统研发模式面临产品复杂度高,研发周期长、研发涉及多学科,多单位参与、数据模型借用和继承关系复杂等挑战。工业互联网发展将集聚企业,打造协同研制管理平台,实现工业设计从总体到分系统、从设计到制造、分系统单位之间的充分协同,提升数字化协同研制水平和科研生产能力。


9、产品供应链从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

传统供应链管理限于流程性关联,缺少数据驱动带来的整体价值传递和增值服务,导致企业同质化利润率下降、供应链协同效率低、核心业务流程受到职能管理的制约、信息共享较差等瓶颈。工业互联网可实现产品实时数据的采集与管理,基于实时数据实现供需双方精准的匹配,实现供应链的有效动态管控。


10、运营方式从割裂竞争到合作共赢

传统运营方式以企业为主体,产品上下游企业独立运营和管理,同环节企业高度竞争,信息不对称性强。工业互联网平台将集聚各环节信息,组成满足客户需求的最优厂商组合,推动运营方式向“以平台为主体”演进。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刘院士,蒋市长,各位领导。非常荣幸有这样一次机会代表会议主办方作为研究机构对工业互联网领域最近一段时间的发展和未来一些趋势判断给大家做一下汇报和交流,我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如何去看待整个工业互联网对于产业的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第二点就是我们作为产业生态的推动建设者这样一个角色,也看到这个领域里面有很多优秀的企业,在基于数据,安全防护方面有哪些新兴的投资热点。刚才前面几位嘉宾都讲到了工业互联网是我们一次新的机会,无论是对于整个的ICT的产业还是对于整个工业体系来看,那么两个IT的融合一定会加剧带来新生的机会。那么这样一个背景我们看一个是出现产业发展的趋势,刚才嘉宾也谈到了美国在工业化我们提的2025,德国工业4.0都是为了产业趋势做出判断,并且结合我们各自的特征各自的工业基础,各自的竞争优势做的一些选择。比如说德国的工业4.0更大的构建他自己有强的这个装备制造业基础之上,而美国工业互联网更多想发挥ICT技术在模式创新一些优势,我们选择了中间一个道路,总的来看对于产业趋势的发展一个顺序这样一个方式,也跟我们提供了一些新的机会,会做一个新的经济形态来做。我们国家来做有几个方面的理解对于工业互联网推动我们制造业强国这样一个改善,一个其实为整个智能制造提供一个非常不可或缺网络的连接,就是刚才刘院士讲到消费互联网以外那我们在产业互联网或者是工业互联网领域需要这样一个坚强的可持续的低成本的这样一个支持,第二个其实是对于我们工业企业自身的商业的运营的方式提供了新的手段新的平台甚至创造新的模式,从产品到服务到平台这样的过程,其实提供了一些新的机会。基于这样一个判断我们看工业互联网在最近几年里面已经形成了这样一个产业生态体系。


工业互联网结构分为四层。硬件基础提供支持的,无论是我们工业机器等等底层东西来作为产业基础,在这个之上就是网络支撑,如何高效实现企业内部以及产业之间的协同这个网络是不能缺少的,第三个层面在之上构建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甚至中度垂直工业云这样平台。当然如果来保证这四个层面安全可靠高效的运行需要一个安全的体系,可能会渗透在不同的层面上,不同的形态和表现给四个层面发生深度的连接和融合,这是我们所看到产业体系这个变化。


基于这样一个产业体系我们有几点判断,那么一个判断就是工业的数据会从信息的我们讲过去烟囱式这样一个信息系统转化为无界流通,我们看到数据的价值真正产生往往是抑制性的数据跨界分领域的,甚至协同的数据才会真正的产生下来,我觉得这个不但对于我们数据本身,对我们IT创造巨大的机会。但是对于工业企业本身也会产生很多的这个机会来看,同时会有比较大的颠覆我们整个企业的这个运行的方法,企业的边界可能需要打通,更多的去连接资源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可能带来一些变化。


第二个我们也看到了很多信息化的工具会从单机版的转化成更大范围的,基于同类的,类聚型的应用一种表现。所以在国内我们也看到大力推动工业APP在不同行业做这些方面。我觉得这是一种新的推动我们叫两化融合新的手段,不仅仅是IT,我们过去讲那么在工业互联网领域两条路径一类我们把这个展出来,还有一个是接入进来以IT的技术手段接入这个传统的制造业,两种不同的方式现在都有,但是我觉得对于整个实施路径的,但是对于这个行业发展来讲是大家构建不同方式一个演进。


第三个判断,对于数据或者是工业的分析会从云端转向边缘去延伸。很多工厂级车间级的应用未必都集中在云上,我们所推动企业上也未必完全这种都集中在数据中心,用数据大集中的方法来去解决,这是第三个判断。


第四个就是工业价值从产品驱动转向服务驱动,我特别赞同这样一个理念。所以基于这个工业品之后源源价值提供才能真正回归到给客户提供价值本身,这是一个最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对我们所有制造企业来讲如何构建适应这样一种市场需求,甚至这样一种商业范式,我觉得都会带来比较大的影响。所以这是第四个我们所看到的,那么我们关注的点会从真正的回归到企业的本身,服务客户,客户就是上帝。有人讲到了一个理念,未来我们不再是产品的,而是客户的运营商,为客户不间断全生命周期的。


第五点做一个融合的主网建设。


第六点安全防护范围从IT防护到IT+OT防护。这里面会延伸很多问题,也可能会提供很多新的产业发展的空间。在工业领域安全市场领域的份额远远低于消费端市场的份额,在这样一个市场里面我们还有多大的机会?所以无论是基于工厂级的,基于车间级的还是基于跨超越企业之外网络级的都会提供比较大的变化。


第七个方面就是我们所看到产品生命周期的管理从实体测试到数据孪生。我们过去也讲怎么样来构建网络上的新的信息点,亦实亦虚,保持实时的连接,我们可以做很多远程虚拟的车间这样一些控制,而且可以给我们大大降低我们的成本,可以赋予我们很多去深度挖掘深度服务于我们产品研发服务各种方面。所以我们也看到很多仿真,虚拟这些新的应用的一些产生。


第八个方面就是产品研发模式从单点作单到协同互补。因为市场我们讲市场变化的节奏非常快,其实企业竞争的力度也在增加,单一企业的资源能力都是有限的,如何连接更多的资源手段来协同作战这里面可能会带来比较大的商业机会。所以我们看到在协同平台方面会有更多的变化。


第九个判断就是产品供应链从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那么未来我们基于数据之上所有的实时连接的话供需双方精准的匹配会有效实现这样的管控。其实很大程度上我们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第十个方面我们讲竞争会从单一企业的竞争转成组团竞争衍生了新的平台为主,要么成为平台,要么屈服于平台。所有大企业都想成为平台,因为可以做新的分配,可以把控行业里竞争最重要的关键点,当然小企业我只能投入一个竞争,我个人认为在工业领域一定会产生体量超过BAT新的经济体产生,但是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各位在座的企业家都在做这方面的尝试,我觉得都是有机会的,同产业体量发展规模来看,是远远超过消费互联网的需求,我们有大量的设备需要提升、需要优化,如何来做大家都希望构建去连接协同实现自身发展壮大带动行业这样一个发展。我觉得这是一个新的这样的方式,而且我们网络高效、精准,其实给这样一种构想,平台化这样商业模式提供了足够的基础能力的支持。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支持我们很难做到,所以这是我们对于以上工业互联网几点判断和分析。


第二个方面就是在这个平台上我们也看到很多活跃的企业。第一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主的,我们看到很多企业今天来了一些无论是海尔还是东方国信其实都在立足于这样的行业我们来做基于平台的方向。所以在国务院出台工业互联网措施里面提出的重要平台,所以大家都在做不同业务领域垂直的或者说我们叫水平的,这个层面去做整合,第二方面基于工业大数据这样一个判断,无论是对于运维监控还是对于设备生命的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等这些方面我们可以衍生为P公司,像美林、帆软这样的软件企业我觉得他们都在做。


第三个方面工业安全领域有效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甚至大大提高运行效率都是有很大空间来做的。


第四个方面就是在仿真的设计软件方面,那么我们也看到这里面无论是在CAD还是PLM这些领域里面我们有比较大的空间。那么基于这样一个判断我们也对于参与这个产业生态几类主体,因为今天我们在南京举办,最重要一点我们就像今天会议主题一样工业互联网如何去助推制造业的变革,那么其实产业的载体,产业的集聚做专业的产业园区需要非常明确产业的方向,突出区域的产业特色,因为一定要有一定的产业的基础然后如何在他之上进行提升那么因为在细分方向是很多的,作为一个地方政府,作为一个园区来讲我们选择一个突破点,一个有一定的基础,一个在未来的发展增长潜力上有所判断第三个我们要选择出关键的点,我们通过其中一点带动全链条以及相应的精准性财政的设计,第二个方面就是作为我们参与的产业主体来讲平台或者是企业如何加速平台化资源的集聚其实大家现在在赛跑,大家都在刚起步的阶段,其实大家在同样的起跑线上,那么如何实现快速的这个资源的聚集,其实就是单打一片,战斗力要足够强这里面需要企业或者是致力于我们成为下一个BAT,甚至在下一个领域我们变成龙头的时候需要做,还有一些短板技术能力需要提升的。最后一点就是我们也看到在这个领域其实最大的资本市场广泛的关注,特别富士康这个上市以后带动了一大批的资金又涌了进来,对我们行业是一个很好,很好的发展机遇虽然其中有泡沫,也有成功不成功的,但是他的发展总归是要有资本的推动,这个方面给大家创造了很多新的机会。以上内容我们结合赛迪的研究给大家汇报交流的,基于工业互联网十个发展的趋势和判断以及在这个领域里面我们所看到的四个投资的热点,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不断的研究给大家提供一些专业的知识来给所有的园区、企业和机构一起来共同推动这样一个产业快速健康发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