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智能制造产业协会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内容展示

首页 >

标准化助力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

2018-01-08


    自2015年“中国制造2025”实施以来,我国工业通信业标准化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已累计批准发布行业标准7264项,完成行业标准复审3.3万余项,推动我国企事业单位牵头开展343项国际标准制定,全行业的标准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标准在促进新动能培育和传统动能修复等方面的指导、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日益凸显。

  这是从近日在京召开的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推进会上获悉的。此次会议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主要目的是总结和交流标准化工作经验,部署新时期工业通信业标准化主要任务,共同谋划标准化工作的未来。

  会议还公布了首批工业和信息化部“百项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名单,31家单位发布的106项团体标准成功入选。该批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的发布,是推动标准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对扩大团体标准市场影响力,引领相关产业提升发展质量、培育知名品牌等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罗文指出,新时代要全面增强做好标准化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意识到标准已从传统意义上的产品互换和质量评判的依据上升为产业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好地发挥标准引领作用,全面服务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

  

新产业呼唤新标准

  车联网、人工智能以及“两化融合”的标准备受关注,它们不仅能够更好地规范新产业的发展,也是产业发展过程中实实在在的需求。

  “车联网产业通过车内、车车、车路,实现车与平台在全方位连接盒数据的交互,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形成汽车、电子、信息通信、交通运输等行业深入融合的新型产业业态。”北京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逢春表示,车联网的发展必须坚持标准引领,我国正按照汽车、通讯、电子、交通、公安五大行业领域进行车联网标准的共同制定和共同实施。

  “目前,两化融合标准已经成为我国推进两化融合发展的关键路径与重要抓手,我国已经发布了4项国家标准,新立项9项,另外3项国际标准立项。”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尹丽波说。

  车联网、人工智能、两化融合都只是我国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化工作的一个缩影。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陈因表示,通过一手抓改革,加快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推荐性标准优化完善、团体标准培育发展等各项措施的落实;一手抓发展,加强标准体系建设,重大标准制定,标准国际化等重点工作的推进,我国工业通信业标准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比如已经完成2.8万余项推荐性行业标准的集中复审,废止2749项行业标准,行业标准平均标龄控制在5年以内,进一步提升了标准体系的协调性、配套性、科学性和适用性。

  

新标准助力新发展

  标准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工业通信业标准同样如此。“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的重要部署,推动标准化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深入融合,引领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产方式转变,我们围绕重点培育产业、先进制造业、传统优势产业、历史经典产业的发展方向,与省质监局联合发布了《浙江省智慧城市标准化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智能制造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构建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为补充的标准体系,推进高品质、高水平的本土制造。”浙江省经信委副主任诸葛建透露,浙江省进一步融合产业政策与标准化工作,发挥标准引领作用。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杨学桐表示,围绕实施《中国制造2025》,按照《机械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部署,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以落实《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为主线,以实施《“十三五”机械工业标准化提升指导意见》为抓手,推进标准体系结构性改革,增加标准有效供给,在促进机械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方面有效发挥了标准支撑和引领作用。

  无论是浙江省还是机械工业,标准都在引领产业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陈因透露,2018年,我国工业通信业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抓好一套体系、瞄准三个重点、夯实两个基础”。“抓好一套体系”就是紧密围绕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统筹做好工业通信业标准体系建设和人工智能、5G等重点领域的专项标准体系建设。“瞄准三个重点”就是围绕国际性、先进性和公益性强化标准工作,包括提升国际标准转化率,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推进“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扎实做好强制性和基础公益类标准制定等。“夯实两个基础”就是打牢标准化工作的制度基础和组织基础。


    自2015年“中国制造2025”实施以来,我国工业通信业标准化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已累计批准发布行业标准7264项,完成行业标准复审3.3万余项,推动我国企事业单位牵头开展343项国际标准制定,全行业的标准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标准在促进新动能培育和传统动能修复等方面的指导、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日益凸显。

  这是从近日在京召开的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推进会上获悉的。此次会议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主要目的是总结和交流标准化工作经验,部署新时期工业通信业标准化主要任务,共同谋划标准化工作的未来。

  会议还公布了首批工业和信息化部“百项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名单,31家单位发布的106项团体标准成功入选。该批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的发布,是推动标准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对扩大团体标准市场影响力,引领相关产业提升发展质量、培育知名品牌等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罗文指出,新时代要全面增强做好标准化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意识到标准已从传统意义上的产品互换和质量评判的依据上升为产业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好地发挥标准引领作用,全面服务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

  

新产业呼唤新标准

  车联网、人工智能以及“两化融合”的标准备受关注,它们不仅能够更好地规范新产业的发展,也是产业发展过程中实实在在的需求。

  “车联网产业通过车内、车车、车路,实现车与平台在全方位连接盒数据的交互,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形成汽车、电子、信息通信、交通运输等行业深入融合的新型产业业态。”北京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逢春表示,车联网的发展必须坚持标准引领,我国正按照汽车、通讯、电子、交通、公安五大行业领域进行车联网标准的共同制定和共同实施。

  “目前,两化融合标准已经成为我国推进两化融合发展的关键路径与重要抓手,我国已经发布了4项国家标准,新立项9项,另外3项国际标准立项。”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尹丽波说。

  车联网、人工智能、两化融合都只是我国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化工作的一个缩影。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陈因表示,通过一手抓改革,加快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推荐性标准优化完善、团体标准培育发展等各项措施的落实;一手抓发展,加强标准体系建设,重大标准制定,标准国际化等重点工作的推进,我国工业通信业标准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比如已经完成2.8万余项推荐性行业标准的集中复审,废止2749项行业标准,行业标准平均标龄控制在5年以内,进一步提升了标准体系的协调性、配套性、科学性和适用性。

  

新标准助力新发展

  标准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工业通信业标准同样如此。“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的重要部署,推动标准化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深入融合,引领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产方式转变,我们围绕重点培育产业、先进制造业、传统优势产业、历史经典产业的发展方向,与省质监局联合发布了《浙江省智慧城市标准化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智能制造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构建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为补充的标准体系,推进高品质、高水平的本土制造。”浙江省经信委副主任诸葛建透露,浙江省进一步融合产业政策与标准化工作,发挥标准引领作用。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杨学桐表示,围绕实施《中国制造2025》,按照《机械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部署,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以落实《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为主线,以实施《“十三五”机械工业标准化提升指导意见》为抓手,推进标准体系结构性改革,增加标准有效供给,在促进机械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方面有效发挥了标准支撑和引领作用。

  无论是浙江省还是机械工业,标准都在引领产业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陈因透露,2018年,我国工业通信业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抓好一套体系、瞄准三个重点、夯实两个基础”。“抓好一套体系”就是紧密围绕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统筹做好工业通信业标准体系建设和人工智能、5G等重点领域的专项标准体系建设。“瞄准三个重点”就是围绕国际性、先进性和公益性强化标准工作,包括提升国际标准转化率,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推进“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扎实做好强制性和基础公益类标准制定等。“夯实两个基础”就是打牢标准化工作的制度基础和组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