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智能制造产业协会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内容展示

首页 >

理性看待中国科技从跟跑到领跑 | 美媒:中国科技在政府支持下不再“山寨” 世界都在“剽窃”中国

2017-07-10


最近,国内多位重量级专家集中在媒体撰文,历数我国近年来的科技成就,有的媒体也在密集地宣传科技重大专项的成绩,这些都被解读为正在让中国从跟跑到领跑转变的科技成就。

  中国科技实现的历史性进步有目共睹,我们很有必要正视已经取得的创新成就。但另一方面,要衡量中国是否已经从跟跑变成了领跑,则不应该仅仅限于展示已取得的具体成绩,或者仅仅使用计量指标等数字评估,而需要放眼到科学与经济社会互动的方方面面,多视角、多维度审视自己科技发展的状况。

  创新成果“井喷”源于国力提升

  在谈及创新成果方面,最近有专家总结了几大方面:一是基础研究加速赶超;让人振奋的工作包括建成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以及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返回式卫星“实践十号”和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等。二是战略高技术持续突破;包括“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交会对接;“海斗号”无人潜水器最大潜深达10767米等科技重大项目成绩显著。三是区域协作创新,以及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支撑引领作用。

  尤其让人欣慰的是,上述成果的出现正呈现加速度的趋势,但这是需要资源投入和长期积累才会有的产出,本质上与国力提升是一脉相承的。

  这些成果让人骄傲,但如果要衡量自己的领跑能力,对是否领跑,如何领跑以及领跑的效果做出比较中立和综合的评价,首先有必要考虑哪些成果是体现科学原创性的研究;哪些是为科学研究提供支持的载体,还有哪些是企业层面的应对技术竞争的研发。就科学原创性而言,还要考虑是否具有系统性能力“批量生产”原创性科学成果或科技,以及生产了原创性成果后,是否有能力对产品和学术市场进行引导。

  要分门别类测评领跑主体

  在考虑回答上述问题时,首先有必要分别对待原创性的科学成果、科技重大专项以及大科学工程的成果和革命性的技术成果。

  就原创性的科学成果而言,首先要承认,我们的这一类成果的数量仍相对稀少,而且,即便有,我国科学家的工作也主要是观察、验证、肯定前人已经提出的理论或假说。仅仅如此,显然还远远不够。

  我国近年来在国家大幅增加研发资金的前提下,不断有新的大科学装置落成。从等离子体人造太阳到FAST到“海斗号”无人潜水器,这些成果极大地提升了民族自信心和中国科学的吸引力。

  但就目前情况而论,以大科学装置来说明中国科学具有了领跑能力,则证据并不充分。只有以中国科学家为主的团队积极利用这些大科学装置解决了困扰世界科学界的共性问题,并在解决问题同时发现了需要世界科学界共同努力来解决的新的问题和新的研究方向,我们才能说自己具有了领跑能力。否则,更恰当的说法应该是我们具有了建造跑道的能力。

  此外,我们的高铁、航天以及国产大飞机的成功试飞也是令人骄傲的重大成果。但迄今为止,大飞机还处于追赶阶段;航天一方面受限于技术封锁难以扩大影响力,另一方面其成果的民用转化还很有限,也难以成为世界的领跑者。另一方面,用高铁和大飞机来说明创新领导力也有不妥当之处。以高铁为例,中国广袤的国土和高速发展的经济,为这种集成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但国土广袤、经济高速发展和在发展高铁前人们的出行方式还没有被锁定这些特定条件,很难在其他国家复制。

  实际上,中国已取得更加令人欣慰的成就,在于中国制造的电子通讯类高科技产品在世界市场的占有率,以及这种占有率背后体现的超强的集成研发和生产能力。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的这种能力还会越来越强。但既然是集成,往往要建立在其他人在不同领域已取得的个别性成果的基础上。在这样的领域,用领跑一词,既不符合中国实际,也不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科技政策是否助力领跑

  中国科技要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过渡,就需要科技政策的强有力支持。这种支持,不能仅仅体现在资助数量的提升和资金额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在基础科学领域,需要有能力鉴别学术的发展方向、承担该方向失败的风险和压力,以及替科学家节约事务性投入的魄力和能力;在高新技术领域,则能将天使投资者的雪中送炭的职能与促进新技术应用的社会管理职能尽可能地融合在一起。

  随着国力的增加,我们对大科学装置的支持力度在不断提升。但客观地讲,现有支持仍然是建立在“追踪+强化产出”的路径上。2016年最激动人心的科研发现无疑是LIGO发现引力波。但正如笔者采访国科大副校长、太极工程首席科学家吴岳良院士时,他所感慨的那样,美国科研资助机构对引力波探测20年如一日的支持让我们意识到科技政策改革的重要性。目前,我们让资助机构承担风险支持前瞻性探索的条件似乎仍然不具备。

  在高科技战线,中国已是硕果累累。但在这个过程中,科技政策与国家科研经费驱动的作用是如何体现?我们看到,不论是技术革新还是设备替代,更多的是满足于对既有技术的利用,而不是完全开创新的技术。实际上,即便是宣称把握未来技术发展的风险投资,在中国也压倒性地以投资商业模式著称,而不是以投资开创性技术为主。不论是当年投向门户网站、搜索引擎还是现在下注滴滴与共享单车,都体现了这种模式。

  我们不否认商业模式对于市场和盈利的重要性,但仅就科技领跑而言,我们需要让科技政策替代私营部门的这种投资模式,使中国的原创性高新技术得到颠覆性发展。

  科技、教育与社会有待融合

  不仅如此,与科研资助和工业研发体制一样,我国的教育体制也是高度符合模仿、赶超(以及技术升级)模型的。这一点,最近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先生有精彩的说明。在他看来,目前的教育体制是不鼓励独立思考的,这就让创新人才还很难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引领性力量。

  实际上,科技创新要实现领跑,需要作出配合的不仅仅是教育领域。科技与社会的广泛融合,社会的合理参与以及科研成果的有效传播都是必要条件。科技与社会的广泛融合,看起来是让社会更多享受科技成果,但实际上,是要将社会需求有效地反映成对科技发展的推动上。

  科技进步如果不能与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结合起来,也会对科技的领跑能力构成很大挑战。在表面上看起来,这不过是少做点科普,但实质上说明社会作为整体对科技进步的影响力很小,这种情况下科技进步的应用和可持续性都会受到影响。

  (作者系康奈尔大学博士生候选人)



美媒:中国科技在政府支持下不再“山寨”

 世界都在“剽窃”中国

来源:观察者网

中国等于“山寨大国”?在国人眼中,这个“山寨”的帽子早就被摘掉了,但是在很多普通美国人眼中,中国依然还是那个抄袭者。不过美国的媒体还是反应过来了,中国早就已经变成了创新大国,而且还是在政府的支持之下。

据海外网6月28日报道,彭博社网站27日发布文章,《现在谁是抄袭者?》“Who's the Tech Copycat Now?”称中国的科技公司已经走出了“山寨”,而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反而需要“剽窃”中国产品。

彭博社报道原文

文章称,对许多美国人来说,街角兜售的中国冒牌货给他们的印象很难被撼动。而且,多年来中国科技行业也在做类似的事。中国本土公司模仿eBay、谷歌、苹果等外国科技公司。


外国公司“剽窃中国”



但目前,中国已经走出这种模仿模式。中国公司在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方面正在引领全球趋势,特别是在超级计算机、科技交通、数字支付和人工智能等领域。中国的科技公司和本土科技创意正在各个地方铺开。世界现在开始从中国“剽窃”了。

无独有偶,不仅只是彭博社发现了这一点,在不久之间,香港南华早报网(South China Morning Post)也写下了类似的文章,《中国的“山寨”公司是如何成为被模仿对象的》(How China’s ‘copycat’ tech companies are now the ones to beat)。

南华早报报道截图

南华早报的文章称,西方媒体一直指责中国的政策限制外国公司进入中国,给外国公司创造了不公平的竞争环境,直接帮助了如“中国谷歌”——百度,“中国苹果”——小米和“中国eBay”阿里巴巴等公司的诞生。但是西方民众没有注意到一件事情,中国的公司已经超越了自己的老师,成为了新领域的开创者。

比如阿里巴巴在早先采用了eBay类似的策略,但是现在已经远远超过了eBay本身,现在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可以说综合了美国的三大网络公司——谷歌,亚马逊和eBay。这种不间断的进化产生了惊人的效果,数以百万计的民众生活都被阿里巴巴深刻改变了。

南华早报列举的另外一个例子是腾讯的微信,曾经的微信只是一个即时通讯工具,但是现在的微信已经综合了脸书(Facebook)的社交功能,Whatsapp的通讯功能等等,甚至连比尔盖茨都关注到了微信的发展。

比尔盖茨关注微信


中国才是发展的未来



除了综合美国科技公司已有的商业模式以外,中国实际上已经开始引领整个科技产业的发展了。

彭博社的文章称,苹果公司的iMessage软件出现了能给保姆或者朋友发钱的功能,这个最早就是来源于中国的创新。就连YouTube都无法免俗,YouTube正在推广一种虚拟小费,视频制作者可以由此赚钱。人们可以花费几美元或更多来加强自己写下的评论的吸引力,比如添加颜色,或者确保评论停留在所有评论的顶端。这听起来有点蠢,但这就是中国一些视频直播明星成为百万富翁的途径。

另外在无人机方面,大疆公司早就已经成为了整个业界的领导人,所有类似的公司都在模仿大疆。

10大高科技公司,腾讯阿里上榜(图:彭博社)

南华早报报道称,国外著名的游戏直播网站Twitch.tv的创始人贾斯汀•肯(Justin Kan)说:“所有人都想知道硅谷在做些什么,但是我认为我们也需要关注中国的发展,现在已经出现中国创新,传播到美国的情况了。”

优步的创始人也有相同的想法,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说:“在未来的5年中,更多的发明和新公司将会出现在北京,而不是硅谷。”

在政府的支持下,中国科技产业发展极快

中国科技产业为何发展如此之快?原因有很多,但是彭博社认为,中国科技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和政府的支持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中国拥有超过7.3亿智能手机端网络用户,这对于科技来说是个理想的试验场,新创意也会经受无情的考验。比如,当一家单车租赁公司兴起,许多别的公司会追随,但只有最优秀的才能幸存下来。

中国智能手机用户上升,达到7.3亿人(图:彭博社)

中国政府也为支持国内科技产业付出很多,许多官员看重创新。一些科技高管认为,无人驾驶汽车会最先在中国流行,因为政府似乎更乐于接受这种利用在公共道路上的技术。

当然,并不是所有在中国兴旺的科技都能在世界其他地方推广开来。手机支付在美国仍然很小众,因为信用卡已经非常普遍和便捷。不过,即使大多数美国人从没用过微信或小米手机,中国的影响力正在重塑每人每天都在使用的科技。


最近,国内多位重量级专家集中在媒体撰文,历数我国近年来的科技成就,有的媒体也在密集地宣传科技重大专项的成绩,这些都被解读为正在让中国从跟跑到领跑转变的科技成就。

  中国科技实现的历史性进步有目共睹,我们很有必要正视已经取得的创新成就。但另一方面,要衡量中国是否已经从跟跑变成了领跑,则不应该仅仅限于展示已取得的具体成绩,或者仅仅使用计量指标等数字评估,而需要放眼到科学与经济社会互动的方方面面,多视角、多维度审视自己科技发展的状况。

  创新成果“井喷”源于国力提升

  在谈及创新成果方面,最近有专家总结了几大方面:一是基础研究加速赶超;让人振奋的工作包括建成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以及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返回式卫星“实践十号”和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等。二是战略高技术持续突破;包括“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交会对接;“海斗号”无人潜水器最大潜深达10767米等科技重大项目成绩显著。三是区域协作创新,以及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支撑引领作用。

  尤其让人欣慰的是,上述成果的出现正呈现加速度的趋势,但这是需要资源投入和长期积累才会有的产出,本质上与国力提升是一脉相承的。

  这些成果让人骄傲,但如果要衡量自己的领跑能力,对是否领跑,如何领跑以及领跑的效果做出比较中立和综合的评价,首先有必要考虑哪些成果是体现科学原创性的研究;哪些是为科学研究提供支持的载体,还有哪些是企业层面的应对技术竞争的研发。就科学原创性而言,还要考虑是否具有系统性能力“批量生产”原创性科学成果或科技,以及生产了原创性成果后,是否有能力对产品和学术市场进行引导。

  要分门别类测评领跑主体

  在考虑回答上述问题时,首先有必要分别对待原创性的科学成果、科技重大专项以及大科学工程的成果和革命性的技术成果。

  就原创性的科学成果而言,首先要承认,我们的这一类成果的数量仍相对稀少,而且,即便有,我国科学家的工作也主要是观察、验证、肯定前人已经提出的理论或假说。仅仅如此,显然还远远不够。

  我国近年来在国家大幅增加研发资金的前提下,不断有新的大科学装置落成。从等离子体人造太阳到FAST到“海斗号”无人潜水器,这些成果极大地提升了民族自信心和中国科学的吸引力。

  但就目前情况而论,以大科学装置来说明中国科学具有了领跑能力,则证据并不充分。只有以中国科学家为主的团队积极利用这些大科学装置解决了困扰世界科学界的共性问题,并在解决问题同时发现了需要世界科学界共同努力来解决的新的问题和新的研究方向,我们才能说自己具有了领跑能力。否则,更恰当的说法应该是我们具有了建造跑道的能力。

  此外,我们的高铁、航天以及国产大飞机的成功试飞也是令人骄傲的重大成果。但迄今为止,大飞机还处于追赶阶段;航天一方面受限于技术封锁难以扩大影响力,另一方面其成果的民用转化还很有限,也难以成为世界的领跑者。另一方面,用高铁和大飞机来说明创新领导力也有不妥当之处。以高铁为例,中国广袤的国土和高速发展的经济,为这种集成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但国土广袤、经济高速发展和在发展高铁前人们的出行方式还没有被锁定这些特定条件,很难在其他国家复制。

  实际上,中国已取得更加令人欣慰的成就,在于中国制造的电子通讯类高科技产品在世界市场的占有率,以及这种占有率背后体现的超强的集成研发和生产能力。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的这种能力还会越来越强。但既然是集成,往往要建立在其他人在不同领域已取得的个别性成果的基础上。在这样的领域,用领跑一词,既不符合中国实际,也不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科技政策是否助力领跑

  中国科技要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过渡,就需要科技政策的强有力支持。这种支持,不能仅仅体现在资助数量的提升和资金额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在基础科学领域,需要有能力鉴别学术的发展方向、承担该方向失败的风险和压力,以及替科学家节约事务性投入的魄力和能力;在高新技术领域,则能将天使投资者的雪中送炭的职能与促进新技术应用的社会管理职能尽可能地融合在一起。

  随着国力的增加,我们对大科学装置的支持力度在不断提升。但客观地讲,现有支持仍然是建立在“追踪+强化产出”的路径上。2016年最激动人心的科研发现无疑是LIGO发现引力波。但正如笔者采访国科大副校长、太极工程首席科学家吴岳良院士时,他所感慨的那样,美国科研资助机构对引力波探测20年如一日的支持让我们意识到科技政策改革的重要性。目前,我们让资助机构承担风险支持前瞻性探索的条件似乎仍然不具备。

  在高科技战线,中国已是硕果累累。但在这个过程中,科技政策与国家科研经费驱动的作用是如何体现?我们看到,不论是技术革新还是设备替代,更多的是满足于对既有技术的利用,而不是完全开创新的技术。实际上,即便是宣称把握未来技术发展的风险投资,在中国也压倒性地以投资商业模式著称,而不是以投资开创性技术为主。不论是当年投向门户网站、搜索引擎还是现在下注滴滴与共享单车,都体现了这种模式。

  我们不否认商业模式对于市场和盈利的重要性,但仅就科技领跑而言,我们需要让科技政策替代私营部门的这种投资模式,使中国的原创性高新技术得到颠覆性发展。

  科技、教育与社会有待融合

  不仅如此,与科研资助和工业研发体制一样,我国的教育体制也是高度符合模仿、赶超(以及技术升级)模型的。这一点,最近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先生有精彩的说明。在他看来,目前的教育体制是不鼓励独立思考的,这就让创新人才还很难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引领性力量。

  实际上,科技创新要实现领跑,需要作出配合的不仅仅是教育领域。科技与社会的广泛融合,社会的合理参与以及科研成果的有效传播都是必要条件。科技与社会的广泛融合,看起来是让社会更多享受科技成果,但实际上,是要将社会需求有效地反映成对科技发展的推动上。

  科技进步如果不能与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结合起来,也会对科技的领跑能力构成很大挑战。在表面上看起来,这不过是少做点科普,但实质上说明社会作为整体对科技进步的影响力很小,这种情况下科技进步的应用和可持续性都会受到影响。

  (作者系康奈尔大学博士生候选人)



美媒:中国科技在政府支持下不再“山寨”

 世界都在“剽窃”中国

来源:观察者网

中国等于“山寨大国”?在国人眼中,这个“山寨”的帽子早就被摘掉了,但是在很多普通美国人眼中,中国依然还是那个抄袭者。不过美国的媒体还是反应过来了,中国早就已经变成了创新大国,而且还是在政府的支持之下。

据海外网6月28日报道,彭博社网站27日发布文章,《现在谁是抄袭者?》“Who's the Tech Copycat Now?”称中国的科技公司已经走出了“山寨”,而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反而需要“剽窃”中国产品。

彭博社报道原文

文章称,对许多美国人来说,街角兜售的中国冒牌货给他们的印象很难被撼动。而且,多年来中国科技行业也在做类似的事。中国本土公司模仿eBay、谷歌、苹果等外国科技公司。


外国公司“剽窃中国”



但目前,中国已经走出这种模仿模式。中国公司在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方面正在引领全球趋势,特别是在超级计算机、科技交通、数字支付和人工智能等领域。中国的科技公司和本土科技创意正在各个地方铺开。世界现在开始从中国“剽窃”了。

无独有偶,不仅只是彭博社发现了这一点,在不久之间,香港南华早报网(South China Morning Post)也写下了类似的文章,《中国的“山寨”公司是如何成为被模仿对象的》(How China’s ‘copycat’ tech companies are now the ones to beat)。

南华早报报道截图

南华早报的文章称,西方媒体一直指责中国的政策限制外国公司进入中国,给外国公司创造了不公平的竞争环境,直接帮助了如“中国谷歌”——百度,“中国苹果”——小米和“中国eBay”阿里巴巴等公司的诞生。但是西方民众没有注意到一件事情,中国的公司已经超越了自己的老师,成为了新领域的开创者。

比如阿里巴巴在早先采用了eBay类似的策略,但是现在已经远远超过了eBay本身,现在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可以说综合了美国的三大网络公司——谷歌,亚马逊和eBay。这种不间断的进化产生了惊人的效果,数以百万计的民众生活都被阿里巴巴深刻改变了。

南华早报列举的另外一个例子是腾讯的微信,曾经的微信只是一个即时通讯工具,但是现在的微信已经综合了脸书(Facebook)的社交功能,Whatsapp的通讯功能等等,甚至连比尔盖茨都关注到了微信的发展。

比尔盖茨关注微信


中国才是发展的未来



除了综合美国科技公司已有的商业模式以外,中国实际上已经开始引领整个科技产业的发展了。

彭博社的文章称,苹果公司的iMessage软件出现了能给保姆或者朋友发钱的功能,这个最早就是来源于中国的创新。就连YouTube都无法免俗,YouTube正在推广一种虚拟小费,视频制作者可以由此赚钱。人们可以花费几美元或更多来加强自己写下的评论的吸引力,比如添加颜色,或者确保评论停留在所有评论的顶端。这听起来有点蠢,但这就是中国一些视频直播明星成为百万富翁的途径。

另外在无人机方面,大疆公司早就已经成为了整个业界的领导人,所有类似的公司都在模仿大疆。

10大高科技公司,腾讯阿里上榜(图:彭博社)

南华早报报道称,国外著名的游戏直播网站Twitch.tv的创始人贾斯汀•肯(Justin Kan)说:“所有人都想知道硅谷在做些什么,但是我认为我们也需要关注中国的发展,现在已经出现中国创新,传播到美国的情况了。”

优步的创始人也有相同的想法,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说:“在未来的5年中,更多的发明和新公司将会出现在北京,而不是硅谷。”

在政府的支持下,中国科技产业发展极快

中国科技产业为何发展如此之快?原因有很多,但是彭博社认为,中国科技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和政府的支持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中国拥有超过7.3亿智能手机端网络用户,这对于科技来说是个理想的试验场,新创意也会经受无情的考验。比如,当一家单车租赁公司兴起,许多别的公司会追随,但只有最优秀的才能幸存下来。

中国智能手机用户上升,达到7.3亿人(图:彭博社)

中国政府也为支持国内科技产业付出很多,许多官员看重创新。一些科技高管认为,无人驾驶汽车会最先在中国流行,因为政府似乎更乐于接受这种利用在公共道路上的技术。

当然,并不是所有在中国兴旺的科技都能在世界其他地方推广开来。手机支付在美国仍然很小众,因为信用卡已经非常普遍和便捷。不过,即使大多数美国人从没用过微信或小米手机,中国的影响力正在重塑每人每天都在使用的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