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智能制造产业协会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内容展示

首页 >

汕头市协会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计划

2017-12-31

汕头市智能制造产业协会(联盟)成立于2016年12月25日,是由我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作为发起单位,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信息化服务企业、金融机构等108家单位以及行业热心人士共同组成的社会组织。

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社会组织管理局的监督下,特别是在全体会员的齐心努力下,过去的一年,我们始终坚持开放、协同、创新、共赢的发展宗旨,认真履行职责,突出双向服务,积极打造智能制造服务平台,努力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全力推进我市的智能制造的发展。

一、2017年的工作总结:

一)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引进先进思路,带动产业技术发展,做好产业发展服务。

我市的智能制造尚处在起步阶段,大多数的实体经济企业的机械化和数字化融合程度很低,而发展智能制造先决条件,就是要解决机械化和数字化融合。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协会联盟充分发挥平台的桥梁纽带作用,先后邀请各产业技术专家、组织多场次的培训讲座。

去年底,借协会(联盟)成立之际,在汕头市迎宾馆成功举办首场智能制造专题的活动-“汕头市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技术论坛”。讲座特别邀请青岛酷特智能有限公司集团副总裁、中国产业互联网研究院执行院长李金柱做“数据掘金-产业转型升级解决方案”,以及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清华大学工学博士林泽波做“智能化制造之路”的主题演讲。

2017年2月28日,产业协会(联盟)与汕头大学共同邀请谢友柏院士、谭建荣院士、段宝岩院士等40多名机械设计领域资深专家学者,在汕大举办 “设计创新 汕头智造”院士专家论坛,会议上多位院士分享领域前沿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汕头智能制造产业的创新发展把脉支招。

2017年4月21日,产业协会(联盟)举办“智能制造专题讲座-制造企业数字化之路”,会议邀请了西门子大中华区售前技术顾问总监刘其荣、资深设计研发顾问陈军、西门子大中华区多学科仿真平台总监夏卫华分别做题为“数字化企业解决方案”、“数字化设计制造解决方案”、“提高企业设计研发效率、多学科仿真平台分享及应用”的演讲,通过结合实践案例,深入浅出地畅谈“制造企业数字化之路”,为企业关于产品设计以及数字化制造的共通问题提出专业建议。

2017年11月15日,协会举办“智造创新,面向未来”技术讲座,特邀北京橙色云工业设计院技术研发总监刘妍、橙色云工业设计院智能制造系统首席专家马谦益先生,分别做题为“工业设计+互联网”“智造创新未来”的技术交流。为企业分析了当前制造业的存在的问题,通过结合实际案例,说明推进互联网与工业设计结合,可提高生产制造效率,降低资源与协作成本,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为制造企业创新发展与转型提供方法。

2017年11月24日,协会举办“智能制造发展专题系列-轻工装备企业智能制造质量提升探索之路”专题讲座,会议邀请三菱电机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两位技术专家,做主题为“人、机器、IT的协同”和“食品/药品包装行业解决方案”的技术宣讲。专家为在座企业分析了我市当前制造业的存在的问题,通过结合实际合作案例,与大家探讨如何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探索更高效的解决方案,共同加快我市轻工装备行业转型升级。

2017年12月15日,协会与汕头电信共同举办“汕头市工业互联网研讨会”,活动邀请了华为、树根互联、鲁邦通等三家技术服务商分别做“工业企业上云应用场景及案例分析”、“工业互联网与先进制造业发展”、“装备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升级”的主题演讲,为工业企业顺利转型升级提出关键性技术解决思路。

(二)借助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平台,以技术和人才为支撑,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

2017年3月-9月,由专家委员会的本地专家组成的辅导团队,联合汕头大学、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等相关专业的教授先后赶赴互动娱乐宜华科技、东方锆业、广东伽懋、金明精机等企业进行调研,积极推动我市制造型企业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贯标工作,解决企业两化融合的技术难题,推动我市多家省级贯标试点企业开展两化深度融合并协助广东伽懋智能织造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我市第一家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

2017年1月-2017年11月,针对会员中信息技术类企业的发展需求,产业协会(联盟)根据企业发展成熟度及战略阶段的实际情况,积极推动企业实现技术突破和品牌建设联合汕头大学,先后促成会员企业成立汕头市体育大数据研究院、汕头市人力资源大数据研究院。形成我市大数据领域的技术优势和行业亮点。

2017年7-9月,针对我市纺织服装的中小企业多、体量规模不大、产品附加值较低等问题,协会(联盟组织国内知名技术服务公司和高校专家,开展行业技术对标考察、技术讲座等系列服务。先后两次带领企业赴青岛红领进行技术交流和闭门研讨、邀请纺织服装行业专家开展点对点的技术辅导、组织纺织服装类会员企业间的互相技术学习、经验分享。通过多种形式,促进传统企业叠加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定制化程度,推动企业高端发展。

(三)落实我市智能制造发展战略,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积极搭建政府企业高效平台。

产业协会(联盟)自成立以来,在市经信局的领导下,全力开展我市的智能制造发展服务辅导工作。

2017年6月20日,协助市政府与工信部电子第五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借助大平台、引进高端技术服务、促进产业前沿技术在我市落地。

2017年9-11月,协助市中小企业服务局积极开展“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宣传工作。在全市开展宣传服务工作,涵盖所有区县共举行8场宣讲会,受众人数达1100多人。

7月17-18日,秘书处协助汕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组织专家团赴各区县开展“汕头市推进中小企业技术进步政策巡回宣讲培训”。培训共举办四场,各区县领导及企业代表约400人参加会议。

2017年3-12月,产业协会(联盟)先后与中德工业城市联盟开展多次交流协商、技术分享、企业实地考察等活动。借助中德产业联盟的对外窗口,为企业搭建国际发展平台,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拓宽企业发展道路。

2017年1-12月,协助政府部门开展我市智能制造发展工作,到2020年,我市智能制造示范性企业将达到50家。3月13日~14日,秘书处配合经信局有关领导赴首批智能制造示范单位开展调研,了解企业项目进展情况,为示范项目的验收现场会做准备工作。

5月10日,组织企业在副会长单位金明精机开展智能制造示范项目现场会,推动示范性企业在本行业发挥标杆示范性作用,开展同类业务的可复制性和示范价值。9-10月,配合市经信局开展第二批示范企业的遴选工作,通过开展企业情况摸查表、实地走访调研等形式,形成产业真实数据,有利于遴选工作的顺利推进。

(四)夯实基础,规范管理,强化自身建设,促进产业协会(联盟)发展壮大

为规范产业协会(联盟日常管理,保证长期有效运作机制,借鉴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的其他产业技术联盟运作模式,实行以协会法人资质备案、联盟抱团发展的运作形式,合法合规、灵活有效开展各项工作。

产业协会(联盟)成立以来,通过网站、公众号、协会(联盟)会员微信群、会员Q群等,为企业发布最新行业资讯、传达最新行业政策、宣传会员企业创新技术、产业优势,树立典型,为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积极动员会员企业参与协会(联盟)的发展规划制定,4月12日,汕头市智能制造产业联盟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市经信局召开。理事长作理事会工作汇报,并与理事会成员共同讨论产业协会(联盟)2017年的相关工作事项。

在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理事会的汇报决策管理等基础工作之上,还配合市政府做好产业专家引进、产业技术落地等的上层服务工作。成立初期,向市政府推荐高校、科研院所、产业技术等不同领域的优秀人才,形成18位专家组成的汕头市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3月28日,协助政府部门在市创新发展大会上举行的市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受聘仪式,并组织与会的部分专家开展为期两天的企业调研活动。

专家团队积极协助主管部门开展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和政策解读、宣讲推动工作,制定行业渠道机制,反映行业动态和需求,建议并协助政府出台产业政策,为制定产业规划提供战略发展咨询

二、2018年工作计划

深入贯彻《中国制造2025》,围绕《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逐步落实《汕头市智能制造2015-2025行动方案》的工作任务助推汕头智能制造产业加快发展。

(一)按照形势发展需求,结合产业技术特征,开展智能制造产业技术人才培训。

    人才培训分三步实施:一是与职业类学校合作,开展技术工人培训,为制造企业的用人做岗前培训。二是为会员企业培训技术多面手,提升会员企业的员工技术能力。三是与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合作,引进技术管理人员或培训高等院校管培生的技术能力。

(二)整合行业资源,促成产业设备共享、产业技术工人互补,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多工种技术共性平台。

充分了解会员企业发展需求,利用产业协会的平台,整合产业上下游资源,补充企业发展技术短板,按照产业特征,分别建设数控加工技术平台、工控软件技术平台、3D打印技术平台等。

(三)搭建技术发展交流平台,走出去、引进来,不断推动行业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一是充分利用专家委员会专家的知名优势,推动专家与产业绑定,一个领域专家负责一个产业。二是积极主动与其他相关组织、国内外知名人士共同开展产业技术活动,举办院士讲座、前沿技术发展预测等高质量活动,为会员创造多领域、深层次交流合作机会。是组织会员走出去学先进,学习德国工业4.0技术、学习美国工业互联网技术。同时挖掘会员技术优势,形成本地行业标杆,培育本地智能制造品牌力量

(四)基于我市产业现状,培育我市智能制造的新模式新业态,促进制造业模式变革创新。

鼓励制造企业利用互联网推进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营销模式等关键环节优化创新,利用我市已有的多个成熟的创新园区优势,培育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众包众设、网络制造等,促成制造也与园区创新团队的相互融合等新模式新业态,形成新的组织方式。鼓励增材制造、数控技术、传感器技术、工业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在工业领域集成应用。加快推进工业软件、工业控制系统等机械装备的集成应用,提升装备产品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