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智能制造产业协会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内容展示

首页 >

自主创新本质是争夺产业链控制权

2018-07-05


在不久前举行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矢志不移自主创新,坚定创新信心,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随后,如何推动自主创新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那么,在今天全球化的语境中,自主创新的本质是什么?这一问题必须厘清。

从二战期间实施“大科学计划”伊始,美国通过长期的高额研发投入,一直雄踞科技研发高地。欧洲和日本则借助美国的基础研究成果,将一部分成果实用化和产业化,然后再将相对落后的技术输送到后进国家。通过这样的过程,最终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和起点、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为内圈、发展中国家为外围的全球科技创新分工体系。


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基础研究是自主创新的源头,进而影响到科技强国的建设以及在全球市场上的话语权。由此反思,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进行自主创新的本质应当是:有选择地进行基础科学研究,在一些关键领域突破核心技术,从而在某些重要的产业链中不再受制于人,进而争夺产业链的控制权,甚至引领新兴产业的发展,颠覆原来的不平等贸易秩序。只有做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是真正的自主创新。


探究自主创新的本质,就必须讨论核心技术。从技术垄断的角度看,核心技术是指在产业链中,先进国家通过专利垄断所把持并借此获得超额利润的相关技术。先进国家不需要把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抓在手中,而只需要垄断核心技术,就可以攫取整个产业链中的大部分利润。


先进国家输出资本和技术,在后进国家培育生产基地,获得廉价产品和超额利润。资本和技术转移的一个重要后果是后进国家可能全面依赖先进国家,后者甚至可能阻止前者建立自己的技术体系,阉割前者的自主创新能力。


技术、资本和市场是全球化体系的枢纽。核心技术已成为发达国家获取超额利润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今发达国家对核心技术的垄断,正是不平等国际贸易的根源。因此,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不过,全球化体系并非一成不变。当后进国家通过努力完成一定的积累,并进一步研发相关技术、尝试打破先进国家的技术垄断时,就可能出现改变不平等贸易的契机。改变不平等贸易体系,对于后进国家而言,意味着赢得公平竞争的机会;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意味着失去超额利润。


30年前的日本和今天的中国都站在这个临界点上。30年前,由于日本以外向型经济为核心,市场和技术都受制于美国,几乎没有回旋余地,所以日本屈服了。


黑格尔说:“历史往往会惊人地重现,只不过第一次是正史,第二次是闹剧。”今天,中国不仅是世界工厂,还是世界第一大市场,中国已经逐渐摆脱对西方资本和市场的依赖,底气很足。因此,中国有能力、也必须走自主创新的道路,从而突破发达国家的核心技术垄断,真正走上科技强国之路。


当前,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矢志不移自主创新,坚定创新信心,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这是新时代中国前进的方向,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任务。


(张立系浙江大学科学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教授,崔政系浙江大学科技与产业文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在不久前举行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矢志不移自主创新,坚定创新信心,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随后,如何推动自主创新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那么,在今天全球化的语境中,自主创新的本质是什么?这一问题必须厘清。

从二战期间实施“大科学计划”伊始,美国通过长期的高额研发投入,一直雄踞科技研发高地。欧洲和日本则借助美国的基础研究成果,将一部分成果实用化和产业化,然后再将相对落后的技术输送到后进国家。通过这样的过程,最终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和起点、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为内圈、发展中国家为外围的全球科技创新分工体系。


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基础研究是自主创新的源头,进而影响到科技强国的建设以及在全球市场上的话语权。由此反思,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进行自主创新的本质应当是:有选择地进行基础科学研究,在一些关键领域突破核心技术,从而在某些重要的产业链中不再受制于人,进而争夺产业链的控制权,甚至引领新兴产业的发展,颠覆原来的不平等贸易秩序。只有做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是真正的自主创新。


探究自主创新的本质,就必须讨论核心技术。从技术垄断的角度看,核心技术是指在产业链中,先进国家通过专利垄断所把持并借此获得超额利润的相关技术。先进国家不需要把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抓在手中,而只需要垄断核心技术,就可以攫取整个产业链中的大部分利润。


先进国家输出资本和技术,在后进国家培育生产基地,获得廉价产品和超额利润。资本和技术转移的一个重要后果是后进国家可能全面依赖先进国家,后者甚至可能阻止前者建立自己的技术体系,阉割前者的自主创新能力。


技术、资本和市场是全球化体系的枢纽。核心技术已成为发达国家获取超额利润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今发达国家对核心技术的垄断,正是不平等国际贸易的根源。因此,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不过,全球化体系并非一成不变。当后进国家通过努力完成一定的积累,并进一步研发相关技术、尝试打破先进国家的技术垄断时,就可能出现改变不平等贸易的契机。改变不平等贸易体系,对于后进国家而言,意味着赢得公平竞争的机会;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意味着失去超额利润。


30年前的日本和今天的中国都站在这个临界点上。30年前,由于日本以外向型经济为核心,市场和技术都受制于美国,几乎没有回旋余地,所以日本屈服了。


黑格尔说:“历史往往会惊人地重现,只不过第一次是正史,第二次是闹剧。”今天,中国不仅是世界工厂,还是世界第一大市场,中国已经逐渐摆脱对西方资本和市场的依赖,底气很足。因此,中国有能力、也必须走自主创新的道路,从而突破发达国家的核心技术垄断,真正走上科技强国之路。


当前,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矢志不移自主创新,坚定创新信心,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这是新时代中国前进的方向,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任务。


(张立系浙江大学科学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教授,崔政系浙江大学科技与产业文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